父子两住在山顶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別多,儿子的眼神比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要转弯了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上,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要转弯了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机会拥有一个好的「人生」。今天要讲的是职场中的一些鸟人鸟事,并不是要谈牛事,虽然牛也特别伟大,任劳任怨的好习惯。
职场就像是个大林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个林子里,有些人总是屁股决定了脑袋,他们习惯用牛一样的条件反射来处理事情;也有一些倚老卖老的所谓老鸟,的确,有些事情老鸟有相对丰富的实务经验,但是你们能谦虚一点吗;还有一些老喜欢找一些比自已位阶低很多或能力明显比自已差的人来发泄生理期的所谓脾气。
用屁股想事情的部分大概没什么好说的,他们工作的时候往往只带着一双手和一双脚,而脑袋,通常是忘在家里了。爱倚老卖老的人呢,若不检讨自己、不思改变,通常的现象是会与主管或周围的同事闹翻,经常「闹翻」的人通常得到转调或升迁的机会不高,因为别的单位也会多方打听对方的工作情形,所以,看不清自己缺点的人,最后的下场大概就是只能「另谋高就」了,更严重者还可能被行业淘汰掉,积极的企业文化是能力(能解决问题)凌驾一切,而资历并不等于能力,就像学历的高低并不完全等于工作能力的层次一样。
再来说说那些喜欢找比自已差的人作为发泄工具的,通常我会认为,看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对手,大概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味和追求,男人需要成功,他需要朋友,男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就需要巨大的敌人。都已经明明知道人家干不过你的了,明明知道自已赢定了的游戏,这种赢,于我的价值判断来说没有什么成就感,赢完之后不会有赢的快感,有些人却乐此不彼。
很奇怪的,同时又很庆幸的一件事情是,现在碰到这样的鸟人我不再像当年那样的激动了,不那么轻易就和人干架了。可是,可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啊,只能说是灵魂跑得快,岁数有点跟不上了。
话没说死,因为有时候碰到特别无耻的鸟人,我也还是会小小激动一下的,但是比以前改良的是,在激动的同时我的另外一个「脑袋」其实在冷静的思考,甚至有些话,很干的话,到了嘴边还能刹得住车,虽然这些话我认为讲出来也是非常合理的,但可能会伤到对方的根本。在人们很激动的时候还去捅别人的伤疤,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则这个人就被你干晕了,服了。另一种可能是暴跳如雷失去理智。以前我可能会认为这样很刺激,现在则是想说,何必呢,以后还是要面对面的干活的嘛。
想事情可以很感性,处理事情却是要很理性。
其实职场人际是错宗复杂的,很多关系是互相牵制的。所以,有时候选择避其锋芒,借力打力的来处理争端会是个不错的办法。有一首小湿是这样讲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很喜欢《叶问》这部电影,有评论说这部电影除了剧情紧凑、功夫打得精彩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代武术宗师的修为,特别是其中所崇尚的武德和为人之道。叶问表现出来的好,就是他的出世心态,却又在世间修行的做为。他尊重老婆但不害怕老婆,他视武术为「戏」却以「武德」为用,武德才体现人品。影片中叶问以话外音独白道:「武术虽然是一种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更包含儒家的哲理。。。。你们日本人滥用暴力,将武力变成暴力。。。你们不配学俺们的中国武术。。。」
所以,相较于「武功」我是更喜欢「武术」这个字的。武功是用于止伐的,武术则重点在术。术是一种技艺,是一种方法,是权术也是心术。
全文完,我要请勺子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