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跟我说,把你那些关于可儿的字、画、图片什么,都好好的裱起来,给她妥善的保存了下来吧,待到姑娘长大时会很喜欢这些成长过程中的东西。想来这是她的亲、切体会,事实上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
除此之外,我读过的一些以为好的书,也会留给可儿。
当今之世挺浮躁的,信息也是很繁杂良莠不齐,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东西略有兴趣,平时电子阅读的比重也不小,但遇到好的书籍还是会买了纸本的来,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喜欢胡乱的写些批注。
昨天听到胡润百富榜的新闻,说中国超百亿的富豪已经是地球上第一多的了,事实上我已经不往这个方向努力了,但留下这些平凡生活中曾经认真对待过的东西作为日后女儿的嫁妆,未知可否。
一函十册的线装《红楼梦》典藏本,反反复复被我翻了很多遍,大部分章节都写了些批注。
抢了个头排?做了批注,以后会升值的。
没名没家的,升什么值啊,不过对我自己是一种的体验或者说可儿以后要读时可作参考罢了。
书本身没什么,做的批注才有意义,时间越长意义越大。
初一和初三这两年我写了满满三本日记,仅仅到了高二,有一天整理东西发现了这三本日记,看了觉得当时实在太幼稚,一时糊涂把三本日记全毁了,现在后悔莫及。
的确,是个性化的东西。
字太烂根本不好意思玩批注这回事啊.批了多少?红楼梦后面根本看不下去啊.
全本,不太记得是第几次读了
可儿的字画还可以扫描一下保存电子版。
必须的
这种老式的线状书,还真没读过,会不会不习惯啊。
我是特别喜欢
最好最有意义的嫁妆。
:))
你赶紧成名吧,成名后,这一套有你亲自批注的书做为嫁妆可就厉害了。
不好意思,我俗了。
我这是纯属娱乐,不过说到这个。日前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国内近二三十年来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可事实上古代的真货已经非常稀少了,大多数是赝品。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理性的选择是:把目光放在当代名家名作(包括那些还未发掘出来的但是有潜力的部分),或者干脆是现代的还没成名成家的人身上(这需要眼光)。哈哈哈。。。。
不知道这十册是脂评本还是通行本?线装书好有典籍的观感!这些批注,名曰旁批、夹批、眉批,好多讲究。
程高本
这就是一般说的120回的通行本,据说作者已经不是曹雪芹+高鹗,而是曹雪芹+无名氏了,不知真假。
是不是曹雪芹都不是特别确定?据说胡适之考证过曹的生平和年份,最后发现有点不对,但是没有确切的结论。
过几年我就能看到大卖的《程厚文评点〈红楼梦〉》了
!#¥%@#¥%!@#
还是竖排文,不错!如果你可儿大的时候不看,再保存多几年或许可以当古董来收藏也许更保值。
这种线装书通常不都是坚排的么
哈哈,羡煞旁人。。。
很幸福!
可儿真是幸福啊。
我把儿子的涂鸦都保存起来了,他若成名,我养老就靠这些了。
点赞
哇,这套红楼梦好赞~
这是我心目中古典名著应该有的样子
这套嫁妆很有意义,可以继续传下去
我貌似把很多东西丢了……
捡回来吧…
最喜爱的就是繁体竖版线装书了,很有古蕴。
话说你批注得很仔细啊,值得典藏。
作嫁妆,得看对方是个什么人儿。如果是个爱书的人,那真的是很珍贵的东西。胜过金银财宝。
批注的如此仔细,红楼梦我怎么就一点都读不进去呢…
罗卜青菜各有所爱
一向对竖排发憷,但是看这个版本的排版,好舒服啊,勺子兄的批注仔细,赞。
我一直不知道读书批注的意义,也许就是没读透吧。
当时的理解,记下。反正书是自己的,可以随便写,写下当时的感受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
程总还是红学爱发者哦!赞!
爱好,而已…
要想女儿喜欢这些书,必须让她喜欢读书
哈,我看了两遍了,大二喜欢上读书,第一次是一百二十回,第二次是脂砚斋批版的,好看得很。